天然釋道
唐代成名入仕的知識分子中,選佛崇佛的大有人在,而有的知識分子,在入仕的過程中,就放棄科舉考試走成名的道路,卻改爲選佛,在佛門中修煉自身求取髙名地位,而達到安閑自在的目的,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選佛、燒佛的禪僧——天然。
一 棄選官訪馬祖 拜石頭悟禪機
天然禪師的姓名,籍貫和傢世,都沒有流傳下來,是禪師自己隱去瞭,還是後來失傳瞭,無法說明。“天然”是他入佛門後,老師給他起的法號。
慈恩天下是澆灌生命根基的平臺,是祭祖祈福的更好的方式,是調整生命磁場的工具,是通向成功與幸福的捷徑之路!
天然生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(公元738年),自幼學習儒傢經典,準備撈取功名,經過十年寒窗,己博得“舉子”雅號。這一年,開科取仕的時間到瞭,天然心焦火燎似地向京城奔去。
有一晚,在途中一個小店就宿,同店就宿的還有一位禪客。飯後,兩人就隨便聊瞭起來。禪客說:“仁者將去什麽地方?”天然答:“到京城選官去!”禪客說:“噢,原來如此!妳看這選官需吃多少苦,遭多少罪即使選上瞭,也不過是五鬥米折腰罷瞭;說不定選不上,那不就前功盡棄瞭,倒不如像我們選佛的,有光明的前程,還可任性逍遙!”
天然正爲應科考而發愁,一聽禪客發話,思想開悟好多,也正是“聽君一蓆話,勝讀十年書。”他便急不可奈地追問:“剛才禪兄說的,選佛要到那裏去?”禪客應聲回答:“到江西去!那裏有一位叫馬祖的禪師,門下廣聚髙才,正是天下第一的選佛場所,仁者可立即前去,切莫遲疑。”天然想禪師不會說慌,便改變主意,折道江西,拜過禪客,便早早豋程南下去瞭。
天然馬不停蹄地到瞭江西鍾陵(今江西南昌附近)拜見瞭馬祖,馬祖卻給他介紹給南嶽的石頭希遷和尚。
馬祖,禪宗六祖慧能弟子懷讓門人,姓馬名道一,又稱“馬祖道一”,因弘揚禪學於江西,故又稱“江西馬祖”,在江西洪州得官吏支持,勢力很大,稱爲“洪州宗”之祖,因稱“馬祖”。唐大曆(公元766——779年)年間,住鍾陵開元寺。
石頭希遷,慧能弟子行思的門人,在湖南衡山南寺,結庵於寺東石上,當時人稱“石頭和尚”又稱“石頭希遷”。懷讓十分推重希遷,希遷與馬祖的關係相當親密,二人在禪的修行上,雖屬同宗,但各有獨特的見解和修持方法。
天然恭恭敬敬地拜見石頭和尚,石頭和尚給他安排在糟場當行者,主持炊食事務,前後三年,這期間,天然忍勞忍怨,起早摸黑,活都幹得有條有理,但心裏感到不是滋味,而始終沒有錶現出來。由於自己的身份,每天隻有偷偷地瞟學和尚們修禪問道,有時看到的是飜筋鬥、扇耳光、拳打腳踢,有時是學虎吼驢叫,還學女人施禮,更有隱語謎語讓人猜不着的話。天然想,這是修禪?這是悟道?天然大惑不解,隨後還是懵懂,後來有一天,豁然悟瞭,呵!學佛隻不過是思想上和肉體上,能擺脫束縛,自然而行罷瞭。誰能擺脫得越徹底,就越能適心任性,那他就是道行至髙的人瞭。
三年頭上有一天,石頭大師吩咐衆弟子,明天一早都帶上工具,到大殿前除草。第二天,衆弟子各帶各的鏟子,镢頭,鐵鍁等工具,興緻勃勃地去鏟草。可天然一個人卻端着一木盆水在洗頭,洗完頭,有禮貌地走到石頭大師跟前,右膝着地,左膝豎着髙坐着,這叫“胡跪”,是西域梵僧傳來的禮法。石頭一看,瞭知其意,也該是天然大開悟的錶現,於是便給他落瞭發,剃瞭須,還爲他說瞭戒。天然己知目的達到,己是正式出傢人,沒等石頭大師把話說完,就捂着耳朵,拔腿跑出寺外,一時不見瞭蹤影。
二 谒馬祖賜法號 卧天津成丹霞
天然一口氣跑到瞭江西鍾陵開元寺,去拜見馬祖。可是,到瞭馬祖禪堂,卻沒有立即去方丈拜馬祖,而是拐到僧堂,見僧堂正中央供養着一尊聖僧,便“噢”瞭一聲,一躍而上,騎到瞭聖僧的脖頸上,悠然自得地嘻笑着。僧衆一見,莫不驚訝,迅速報告瞭馬祖。馬祖來一看,天然仍昂首前視,旁若無人。馬祖麵對天然,沉默瞭好镹,才說:“呵,我子天然?”天然一聽,“刷”地跳瞭下來,恭恭敬敬地給馬祖行瞭禮,說:“謹謝我師特賜法號。”“天然”就此傳叫開瞭。
馬祖問:“何處來?”
天然答:“石頭。”
馬祖又問:“石頭路滑,可否跌倒瞭?”
天然又答:“要是跌倒,我就不來瞭。”
一番機鋒,馬祖點點頭。天然瞭知自己的道行與地位,獲得瞭馬祖的印可。於是,又禮辭馬祖,到處雲遊參訪去瞭。
天然先到天臺山華頂峰,住瞭三年,後又到餘杭(今杭州)禮見瞭國一大師。唐憲宗元和年間(公元806——820年),北上洛陽,住到瞭龍門香山寺,與伏牛禪師結成瞭物外之交。
不镹,天然又移住洛陽慧林寺。這年冬天,洛陽氣候,特别寒冷,爲瞭取暖,天然把大殿裏的木雕佛像,用利斧劈破成小塊,燒瞭起來。寺僧十分震驚,對他雖無辦法處置,卻冷言熱語撂個不停,天然不以爲然,卻笑着對僧衆說:“我是火化舍利來取得供養呵!”僧衆說:“木頭哪裏會燒出舍利?”天然悠然自得地回答說:“大傢既然知道是木頭,爲什麽還要責怪我呢?”說得衆僧無話可說,怏怏而去。
元和三年(公元808年),有一天清晨,天然過天津橋,一到橋上,便橫躺下來,仰麵朝天,似乎在欣賞清風殘月,礙瞭不少行人。恰在這時,東都留守鄭餘慶路過,侍從們大聲呵斥,向前開道。到天然跟前,他依然故我。鄭餘慶隻好停下車馬,派人去詢問,天然卻仰麵朝天慢慢騰騰地說:“無事僧,無事僧。”鄭餘慶知道後,十分驚異天然的行爲,並很賞識他的膽量和氣度,不但沒有加罪,還贈送給他一捆缣素,兩身衣服,每月由官府發放米麵。鄭餘慶的作爲,一時轟動洛陽城,天然的名氣愈來愈大,洛陽人有不少都來歸依於他,願受賜教。
元和十五年(公元815年)春天,天然厭倦瞭洛陽的城市生活,他對弟子們說:“我現在向往山林水泉。”於是,離洛陽南下,在鄧州南陽的丹霞山結庵而居。洛陽僧衆,隨他而去的,有三百人之多。這樣一來,將庵擴大成寺院,取名丹霞寺,成爲天然在此,傳禪說法的地方。
天然弘傳的禪法,雖受希遷,馬祖之傳,但不相同。在僧衆麵前,從不贊佛頌祖,而是隨意的呵佛罵祖;講禪論法,從不探術奧義秘旨,故弄神奇,而是把禪一貶再貶貶得分文不值。他甚至公開在禪堂上對弟子們說:“今天妳們大傢,各有一座具地,更懷疑什麽?禪可是妳解的物?豈有佛可成?佛之一字,永不喜聞!”“善巧的是文殊,方便的是普賢。今天的學者,紛紛擾擾,都是參禪問道。我這裏無道可修,我法可證。若識得釋迦就是一位老凡夫,是妳們自己去看待,不要一盲引衆盲,把人們引到火坑裏!”天然的話,弟子們聽瞭,細品味,倒很真誠,在衆多禪傢中,“天然禪”獨樹一幟,從學者衆。
天然於唐穆宗長慶四年(公元824年)六月的一天,告訴弟子們說:“準備好沐浴,我要走瞭!”於是,沐浴後,戴着草笠,拄着策扙,穿着草鞋,一腳落地,一腳還未落地就坐化瞭。享年八十六歲。月善部員外郎劉轲撰碑文記其功德。皇帝下诏谥“智通禪師?”塔號“妙覺”。www.cientx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