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武揮:創業者必須重視用戶成本
一位朋友向我介紹瞭一個社交網絡的startup項目。這位社交網絡的創始人認爲,人是有多麵性的。比如這位朋友,既有IT專業人士的一麵,也有創業者的一麵,更有一麵與前兩麵毫無關聯:某項體育運動的愛好者。在項目創始人的眼裏,需要有一種網絡服務能讓人呈現多麵性,並在不同的“麵”上結交不同的朋友。這個想法有一定的闔理性,畢竟體育運動愛好者和IT從業人士,在一個人的社交網絡中並不是同一個維度。
我以爲,這個項目可能是受到google+的啓發,因爲後者有一個所謂“圈子”的概唸,用戶可以指定某個圈子向它分享自己的内容而不給其他朋友看。這是現實生活中也會經常碰到的情景:有些話我們隻想告訴某幾個朋友。然而,這種如此符闔現實場景的東西,在這類網絡服務中,並不見得討好。
大緻推想一下在微博中的用戶行爲:發一條微博(或轉發),直接按“提交”,就完瞭。而在那個創業項目中,用戶發一條信息,還得選擇在哪個“麵”上發項目創始人看來很珍惜自己這個“多麵性”的想法,故而用戶必須選擇究竟是哪個“麵”。話也要說回來,如果“哪個麵”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擇,這個産品在諸個大的社交網絡前就一點生存空間都沒有瞭。
用戶得到的是,一個可以告訴這個人而不告訴那個人的服務。用戶付出的努力是,每次提交一個信息時,還得費神琢磨提交到哪裏。這就是本文標題所謂的:10分的努力與5分的獲得。這5分的獲得有沒有意義?有的。但在需要10分的努力下,這個5分的意義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瞭沒有人願意做虧本的買賣,即便是在通用的網絡服務上。用戶的琢磨和費神,也是一種“成本”啊。
大多數創業項目其實都是以某個比較大的、水平的或者已爲很多人所知的服務上爲起點。項目創始人意識到瞭那些已有服務的缺點,自己的項目所秉持的理唸似乎是可以彌補掉這個缺點的。這是許多創業項目的初始邏輯。但用戶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才能彌補掉這個缺點呢?由於網絡服務通常都是通用服務,故而這個問題被很多人忽略掉瞭。
《浪潮之巅》的作者吳軍在他的書中就提到瞭類似的用戶成本:遷移成本。比如說,我現在能夠架設一種搜索服務,它比百度在搜索結果上更精準10%這是很有價值的事(QQ個性頭像:www.kbdhz.com)但卻不是一個有商業價值的事。爲瞭這個10%的提昇,用戶需要做出鉅大的努力來遷移,這個努力不是錢不錢的問題,而是習慣。吳軍稱之爲“好一點”的服務,但這種服務,商業成功機會很小。
本文所提到的其實也是類似的問題。創業者在推出一項服務時,可能過於聚焦於這項服務能幫用戶解決什麽問題,而忽略瞭這樣一種成本:用戶在解決這個問題時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。即便是通用,用戶那一頭,依然是在“算賬”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