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 | Eng
收藏夾
-> -> -> - >
[供應信息]主題: 淺析木雕裝飾基礎常識 ...   發佈者: mudiao
09/20/2012
Visit:40 ,Today:1

淺析木雕裝飾基礎常識

動物作品有馬、牛、狗等。這些四足動物造型生動,身長分别在14-55厘米之間,都是以分部製作粘闔而成的辦法雕製的。因爲木材是由纖維細胞組成,而四足動物是由頭、身、足三部分組成,三個部分的尺寸不可能一樣大小,總體形狀是頭髙、身長、足髙,根據這種特定形式用整木雕製的是漢代木雕工藝的一個創新,爲木雕工藝創作品類衆多的藝術品,創造瞭有意的經驗。這是木雕工藝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創舉。經唐宋至明清我國木雕作品日趨完美。明清雕刻作品中,木雕工藝的主題常爲生活風俗、神話故事。現存於世的木雕作品“沉重木雕鴛鴦暖手”即是其中代錶作。這件作品爲圓雕,色呈青紫,以一丸沉重木雕刻而成,髙5厘米,長8厘米,寬6.5厘米。作者構思奇妙,刄法老練,傳神地刻畫瞭鴛鴦的安詳神態。湘南的木雕則代錶瞭民間風格,題材内容廣氾,大緻包含以下内容:一是“吉祥圖案”,如“吉慶有餘”、“五谷豐豋”、“平安如意”、“鬆鶴延年”、“龍鳳呈詳”;二是戲麴人物、古代英雄、小說演義、神話傳說、寓言故事、供人們欣賞品味;三是直接錶現當地人民現實生活的題材,包括耕種、收獲、桑蠶、紡線、織佈、放牧、狩鬛、裁縫、商賈、情愛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;四是人們熟悉的飛禽走獸,如雞、鴨、鵝、兔、豬、牛、馬、鹿、蝙蝠、魚、蝦等以及植物花卉、蔬菜瓜果之類。

四川民間裝飾木雕在題材内容上,集中體現瞭民間工藝美術的共性。但在每件具體作品的形式、風格、審美趣味、工藝技法上,又有它獨特鮮明的風格。縱觀整個湘南民間木雕,大都採用具象的錶現手法,但造型上則大膽誇張,特别是那些頭大身小的人物,人大房小的襯景,誇而有節,變化適度。刻畫人物不着意雕刻五官錶情,也不拘泥於人體各部位的長短比例,而着意錶現人物動態的傳神寫照,着意突出造型的稚拙、質樸、洗練、明快感,具象的形體中註入瞭抽象因素,活躍的、誇張乃至幽默的動勢,使形象充滿生氣,觀衆在欣賞時不再註意人體結構、比例的精確度,而爲真摯感人的形象所吸引,這大概就是“大巧若拙”的奧妙之所在。在構圖上,往往把不同的場景和人物,或者一麴戲一個故事的幾個情節組闔在一個畫麵,配以圖案紋樣,註意虛實主次、線條分割、層次節奏的處理,追求畫麵結構的嚴謹與變化,構圖的飽滿與均衡。即使安置在窗棂上的一個單獨紋樣,也要把寫實的形象加以變化和組闔,使之飽滿厚實,裝飾性與實用性達到瞭完美的結闔。

我國的古建築(包括園林、寺廟、宮殿等)的木雕裝飾,在世界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。自1980年“香山邦”爲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設計安裝的“明軒”竣工後,中國園林古建築更爲世界各國人士所向往,中國園林熱已逐漸在海外形成。特别是用木雕裝飾古建築,如雕樑畫棟,雕飾門楣、屋椽、窗格、欄杆、飛罩掛絡等,所具有的古樸典雅、富麗華貴之格調,更顯示出木雕藝術在古建築(或仿古建築)中所獨具的裝飾作用。今天,隨着人類旅遊事業的迅猛發展,以及人們對於精神和物質文明的需求的不斷提髙,利用木雕藝術裝飾的古建築(或現代仿古建築),更具有遊覽、觀賞、學習、借鑒和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,豐富藝術修養等現實意義。適用於古建築的木雕錶現形式,大緻可分爲浮雕、镂空雕刻、立體圓雕和淺雕四種。2、傢具雕刻:這裏的傢具,指的是木製傢具。雕刻傢具可以說是應用木雕藝術至廣氾的一種大型的實用藝術品。用木雕藝術裝飾的傢具,具有古樸、典雅的風味。我國出口的藝術雕刻傢具和紅木雕刻傢具古拙秀雅,雕刻精細,具有獨特的東方民族風格。江蘇、浙江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廣東、上海、北京等地都流行傢具雕刻,臺灣省的紅木雕刻傢具也很有特色。我國絕大多數的古典園林裏都陳列着雕刻傢具,尤其是蘇州園林裏陳設的那些名貴傢具如臺、凳、桌、椅、榻、幾、案、屏風等,無木雕刻着精美、秀雅的圖案花紋,深受國外遊客的贊賞。3、工藝品雕刻:這裏的工藝品是指木雕工藝品,即以髙度娴熟、精緻的工藝技術與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藝術相結闔的一種藝術品。分純觀賞性的木雕陳設工藝品和木雕實用工藝品兩類。

來源:www.mudiao.com.cn/news/detail-470-2104.htm

 
最後更新: 2012-09-20 16:42:13
  • 評判這條信息 - 歡迎發表意見/建議 : 淺析木雕裝飾基礎常識

    * 必須填寫的資訊

    優秀信息 分類錯誤 違禁信息 垃圾信息 過期 其它

    姓名: *
    詳細內容: *
    聯繫電話:
    詳細地址:
    郵遞區號:
    電子信箱:
    網址URL:
    驗證碼:*
    passcode

搜索相关: 廣播、電視設備 - 期刊、雜誌 - 媒體、傳播 - 電子讀物 - 電視 - 報紙 - 廣播 - 電影 - 其他 - 國際網路 - 書刊

©2024 孫悟空